查看原文
其他

“有毒”的父母和“中毒”的孩子 | 原生家庭那些事

河狸 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2022-05-30


电视剧《乔家的儿女》刚刚完结,跌宕起伏的剧情让不少观众直呼“扎心了”。有人说“投胎就像抽盲盒”,乔家的儿女们碰上乔祖望这样一位父亲,显然缺点运气。父亲缺乏责任心,母亲早逝,儿女们凭着自身的坚韧与家人之间的温情,在这个一地鸡毛的原生家庭中成长起来。


从大哥乔一成到小妹乔四美,每个孩子身上都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日后的人生。

其实,真正“完美”的原生家庭是不存在的。我们在家庭中感受到温暖与爱的同时,也承受着一些不完美因素带来的伤害。


那么,我们如何治愈自己,如何修补由原生家庭带来的性格缺陷,如何获得更健康的家庭关系?


     一、“有毒”的家庭        


“幸运的人总是相似的,

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让我们来看看几种典型的“有毒”的家庭关系:


   “操控型”父母

小时候,母亲为了保护蹒跚学步的孩子,出门的时候要寸步不离地跟着,这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小孩这时还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但如果母亲这样对待一个19岁的少年,恨不得把他/她时刻带在身边,这就是典型的操控了。


操控型父母也分为不同的类型。有的父母直接进行语言上的操控,如对孩子说“按我说的做,否则我就再也不给你钱花!”或者“你竟然违背我的意思,真是让我心痛!”有的父母通过一些方式来实现间接“操控”的目的,比如打着为子女帮忙的旗号干涉他们的日常生活,但实际上他们可能并不需要这些帮助;还有一些父母把子女当成没有能力的小孩子(尽管大多时候事实并非如此),进行无休止的说教和下意识的贬损。


    “虐待型”父母

顾名思义,虐待型父母对孩子进行的是言语和身体上的虐待。


言语虐待型父母经常对孩子进行指责和羞辱,或以“我都是为你好”为名,将自己对孩子的贬损合理化。有的父母常常骂孩子“笨蛋”、“情商真低”,甚至“我当时要是没把你生下来该多好”。


身体虐待型父母则常常殴打孩子,孩子往往感到无助,并把这种恐惧带入自己成年之后的生活中。


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有毒家庭关系”——在这些家庭关系中,父母不称职、酗酒、不作为……


二、我和父母的关系是…… 


在一个健康的家庭里,孩子和父母之间会建立起有益的情感联系。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联系是“有害的”——《原生家庭 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将其概括为“紧密纠缠的亲子关系”


书中提到,它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孩子为了安抚父母而不断地屈服,无论孩子自身有何种需求和期待,他们永远把父母的需求和期待放在第一位;另一种的表现截然相反,孩子会对父母大吼大叫、反抗父母甚至与他们形同陌路,这种情况虽然看起来不同,但实际上,父母仍紧紧控制着孩子的感受和行为。

请看下面这份问卷,如果你认为说法正确,就在句子前面画√。


1. 让父母高兴是我的责任。

2. 让父母自豪是我的责任。

3. 我是父母的全部。

4. 父母没有我活不了。

5. 我没有父母活不了。

6. 如果我对父母据实相告(自己的一些爱好、习惯),就等于要了他们的命。

7. 如果我和父母抗争,我就会永远失去他们。

8. 如果我告诉父母他们伤我多深,他们将永远不理我。

9. 我不应该说任何伤害父母的话,也不应该做任何伤害父母的事。

10. 父母的感受比我的更重要。

11. 和父母沟通没有任何意义,因为那样做不会有好结果。

12. 如果父母可以稍稍改变,我的自我感觉会更好。

13. 我这人太顽劣了,所以我必须补偿父母。

14. 如果我可以让父母了解他们对我的伤害,他们会有所改变。

15. 不管父母做什么,他们都是我的父母,我必须尊敬他们。

16. 父母完全无法控制我的生活,因为我一直都在和他们斗争。


如果这些观念中有四条以上适用于你,那么你很可能仍然处于“紧密纠缠的亲子关系”之中。



这些观念具有“自我破坏性”,

加大了你对父母的依赖,

也阻碍你像一个真正的成年人一样,

和父母进行平等的对话。

三、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01 自我界定

你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行动和意识。想要改善与原生家庭的关系,你首先要有清晰的自我界定。被尊重,不受到言语和肢体伤害是你作为“人”应有的权利,当然,你可以用合适的方式为父母排忧解难,但没有义务承担父母的坏情绪,成为他们的出气筒。


   02 明确“责任”

如果父母用不恰当的方式对待你的原因是他们背负着一般人所没有的重担,或是生了病,或只是在无意中对你造成了某些伤害,你可能不忍心将责任归于父母。为了维持家庭的和谐稳定,你更可能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够好,责任更多在自己,而父母那么做是“情有可原”的。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有可能加重你的心理负担,不利于未来的发展。


父母基本上不可能故意伤害孩子,但是纠结是否故意或情有可原没有意义。伤害已经造成,他们需要对此负应有的责任。


当然,让父母认识到自己应负有的责任,并不意味着你应该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他们,更不是鼓励你抱怨“我现在这个样子全是他们的错”。我们要为成年后的人生负责,有责任理性地处理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有责任努力寻找合适的方式来治愈自己的童年创伤。


   03 尝试进行交流

你可能觉得和父母面对面交流有些困难,有些话不知道怎么说出口,当面交流父母和自己都容易情绪激动,交流效果大打折扣……


那么,试着给父母写信吧。


找一个不会被别人打扰的时间,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写写你想对父母说的话。千万不要有太多顾忌,你只需要表达真情实感。写信让你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你要表达的感受和情绪,回想当时的场景,更好地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信的内容可以包括“当时发生的事情是……”、“我当时的感受是……”、“对我现在的影响有……”、“我理想中的亲子关系是……”


写信时,你很有可能因为想起当时的事而情绪激动、极其愤怒或悲伤。所以,写好信之后先别急着寄出去,过几天之后再读一读,可能你会删去其中一些过于情绪化的表达,替换成更加客观的说法。


有些父母是“中毒”的,

有意无意间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了

难以磨灭的创伤。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我们难以改变已经发生的事,

但我们可以治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直至成为真正的大人。



-END-


编辑 | 河狸

排版 | COKCO

审核 | 水泽木兰

图片 | 网络

参考文献:

[1](美)苏珊·福沃德、克雷格·巴赫:《原生家庭 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黄姝、王婷一译。

▼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 ▼


我知道你「在看」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